2009丽水经济之工业的“向下运动”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振兴规划》)。在这份《振兴规划》对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出的四点要求中,第一点便是“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
在“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中,这是基础零部件首次被放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
如果对这个“第一点”进行解读,则是国家的发展思路已经从“以发展机械主机带动零部件发展”,转变为“机械主机与基础零部件共同发展”。
2009年的丽水工业一如既往,随着经济大势的冷暖而起起伏伏。与周边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丽水工业跟随者的定位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同样一如既往。
与前几年的“跟随发展”不一样的是,在2009这一年中,丽水企业开始了自主的“向下运动”,进军的领域正是基础零部件。按类别来看,这些领域有缙云的新材料产业、青田和云和的大型铸锻件加工产业,以及莲都区的轴承产业。
这场“向下运动”之于丽水工业,其最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在历经数年的“大招商、大引资”之后,丽水工业终于聚集而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其回答的是,以招商引资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丽水新的特色产业从何而来的重大命题。
还有人认为,这场“向下运动”因为第一时间抓住了基础零部件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其极有可能搭建的是丽水工业从“跟随者”到“超越者”的平台。
这一场“向下运动”几乎完全是由企业的原始本能所驱动。难得可贵的是因为有多个领域的多个企业同时进行,这场“向下运动”演变而成一场集体行为。
进行这场“向下运动”的主体是丽水企业,而企业家却大多不是丽水籍贯。
缙云新材料的风头正劲
在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来袭的前后,缙云全新的产业——新材料产业开始谋求茁壮地成长,并且把目标瞄向了“缙武永供应基地”,极有可能一跃成为缙云这个丽水工业大县的“第一支柱产业”。
整个2009年,这个产业都显得“牛气十足”。
“有企业开工不足,但我们去年每天都要开足马力;不少企业订单在减少,但我们的订单已经排满到4月底了;不少企业要裁员,但我们还要扩招50多个工人;许多企业2009年头两个月的利润率在下降,但说实话,我们却在上升。”金融危机中,“挺一回”成为许多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指导方针,但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新海薄板的董事长宋立新却是豪气冲天——他的企业实在是运转得太滋润了。
据缙云有关方面的统计,2007年新海薄板年销售收入近2.4亿元,2008年这个数字逆市飚升到超过6.2亿元,增长率超过160%。即便是放眼整个丽水,在所有的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中,这个增长率也足以让所有人只能望其项背。
“但是我只给现在的新海薄板打60分,我希望通过今年的调整,我的企业能达到80分的标准。”2009年刚开始的时候,董事长宋立新给了自己一个评判与一个指标。到了年底,新海薄板已然成为10亿元企业。
牛气冲天的缙云新材料企业远远不止新海薄板一家。
“2008年9月,位于缙云工业园区的浙江星辉精密材料有限公司首期投资8000万元的精密不锈钢带生产线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各项指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缙云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吕唐镇介绍说,“当时产品尚未问世,已吸引了众多客商上门洽谈业务,提前来‘下单’。”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能把不锈钢变成纸一样薄。星辉精密材料有限公司已安装的十四辊可逆轧机组有着很高的配置和高精度加工水平,产品宽度为400-650mm,成品厚度范围为0.08-1.00mm。”公司总经理陈辉说。
而说到投资1.2亿元的精美铝业有限公司,缙云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樊海洋更是赞不绝口:“它将生产目前国内最宽的超硬铝合金板,用于战略石油储罐及部分国防工业。这个产品绝对是不愁市场不愁订单的。”
足够强势的背景下,对于这个产业,吕唐镇评价说,“不仅仅是2009年,就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新材料行业都将是缙云工业经济最重头的增长点之一。而且,未来缙云5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许多都将集中在这个行业中。”
2009年7月28日,中国盛科高强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缙云签约,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万吨重型高强度合金管、棒、型材。一个月后,年产7万吨BOPP薄膜的高新材料项目正式落户缙云县。
按照缙云县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7-2011年)设定的目标,到2011年,缙云县新材料工业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产业,缙云的定位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在《振兴规划》中,这个行业其实属于基础零部件的“特种原材料”。在产品序列中,“高”与“低”以一种最哲学的方式完成互换。
大型锻铸件的强势启动
从青田县城到船寮镇戈溪村有超过半个小时的车程,而即便来到戈溪这个之前几乎在工业领域一片空白的山中小村,要想找到“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能做到20亿元”的绝对重量级企业亚大特钢,依然还需要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在330国道上拐上一个弯,穿过一个山头,进入一片山腹。
这像极了大型锻铸件在丽水工业中的地位:养在深山无人知。不过,一旦破茧而出,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这真是山窝窝里面飞出了一只金凤凰!”对于亚大特钢,戈溪村人乐不释口。据说,为了促进亚大特钢的最终落户,戈溪村村委主任前前后后共“跑”有关部门79趟。
2009年4月,董事长林永华正带领一帮技术专家与建筑工人在这块200亩的山腹中埋头苦干,从2008年5月正式投入建设以来,这块山地上的实际投资已经超过了1亿元。
“现在我们只盼老天爷给个好脸。只要不下雨,只要条件允许,我们真的是利用一切时间开工建设。昨天夜里就是一直施工到天亮。”林永华点上一支烟:“金融危机对钢铁产业的冲击我们当然清楚,但是亚大特钢还是盼着能早日投产。因为我们的产品有巨大市场空间,而且不要说丽水、温州,即便是浙江以及浙江的周边几个省,一时也难以有同类产品来竞争。”
对于这一点,林永华高薪从东北聘请来的技术总监林师傅给了两点解释:第一,亚大特钢做的是合金钢的压延锻造,与温州、青田现有的钢铁企业截然不同;第二,亚大特钢即将投产的第一车间锻造压力达到4500吨,日后第二车间上马的油压机压力将达到6000吨,这样的生产能力在整个浙江及安徽、福建、广东四省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在东北也“排得上号”。
为此,亚大特钢在一边连夜施工的同时,一边在谋求另一件事情:申报“浙江一重”的企业名称。这个名称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我亚大特钢要做的就是成为浙江第一重型钢铁加工企业”。
“一句话,可能许多现在钢铁企业赚的是大进大出的钱,但是我们亚大特钢以后吃的是技术饭,产品附加值相当高。”林永华说。
这片200亩的土地上,近一年的时间与超过亿元的投资,成果是把两个钢筋水泥的四层车间建在了地下。貌不惊人的“下面”是巨大的产值能力。据林永华介绍,一期投产后,亚大特钢的年产值在5亿元左右。而在递交给青田县的各种报告中,亚大特钢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能做到20亿元”。
“2010年1月份,这个企业就能正式投产了。青田钢铁产业完成200亿元的规模目标里面,亚大特钢是一个重要的增长领域。”青田经贸局局长孙碎华说。
不为人知的是,在2008年上半年云和的经济数据统计中,木制玩具完成工业产值约5.8亿元,而压延铸造完成的工业产值与之非常接近,达到5.4亿元以上。在产值贡献上,云和木制玩具“唯我独尊”的地位也将“与人分享”。
在这种背景下,云和在大力营造“童话世界”的同时,也逐渐提出“不能一条腿走路”,并且“像压延铸造这样的新行业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接下来还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童话世界”里,压延铸造在一片悄然无声中以一种野草般的方式疯长,这再次印证了基础零部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丽水轴承的顽强生存
在丽水,大大小小的轴承生产企业及相关公司大约有300家。
2008年,丽水轴承行业的产值估计在6-7亿元之间。在丽水工业领域中,这不算是一个小数目。许多丽水人耳熟能详的竹木加工行业、机电行业的年产值不过与之相当,甚至在其之下。 2009年的严峻形势之下,丽水轴承的产值稳在这个数据之间。
但是,轴承行业在丽水既没有太大的知名度,更谈不上什么美誉度。“这主要是因为丽水轴承行业没能形成龙头企业,而且整个行业发展秩序不是太好。”一家丽水轴承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负责人介绍说。
即便是在2009年,基础零部件被放在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上,以“最能代表基础零部件”的“尊崇地位”,丽水轴承产业依然未能在知名度与美誉度上有太大的提升——这个产业既上不了丽水重点扶持产业目标,也吸引不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目光。
当然,这也不影响300家丽水轴承企业中的佼佼者在2009年享受到充满阳光的滋润日子。
“5月份,我们的销售额突破了7位数。上半年,欧亿轴承的销售额能赶上2008年全年,比2007年金融危机来临前翻两番。与2008年相比,2009年欧亿轴承的销售额翻一番肯定不成问题。”欧亿轴承当家人王华文在2009年年初便非常自信:“当然,与2008年相比,净利润也得翻一番。”
进入2009年6月份以来,欧亿轴承平均每天要接到100多个客户的询问电话,平均每天接到20多个订单。2009年以来,欧亿轴承的销售额每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
而且,销售额这个两位数的增长是在利润率稳固的基础上实现的。“从丽水到国内,不少轴承企业因为缺少订单开始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但是欧亿轴承绝不。如果失去了合理的利润,即便接到了订单,对企业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王华文说。
2009年年底,外贸订单飘然而至这家轴承企业。“这两个月,我们先接到了一笔出口印度价值25万美元的订单,现在又有一个出口美国总价值超过200万元的大订单,加上国内未完成的订单,2010年里我们手上就已经握着600万元以上的订单了。”王华文说,“现在轴承产品绝对有市场空间,2010年我们要扩建新厂房了。”